5月15日下午,德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、主席、市委讲师团团长罗继林、秘书长江浩、学会学术部部长王福利一行到校,就六个市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进行调研交流。学校副校长肖兴政教授、社科基地负责人和科技处工作人员参加了交流会。

会上,各基地负责人分别从基地特色、队伍建设、科研成果、学术交流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基地建设成效、不足之处和今后工作举措。
在听取各个基地汇报后,罗继林对学校基地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。他指出,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且成效凸显,并对基地开展社科高质量发展提出五项工作建议,一是高举旗帜,明确方向。高校作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军,在研究中一定要切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抓好意识形态工作,讲政治,讲原则,立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,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。二是胸怀全局,服务中心。社科研究要突出特色,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突出实践性,才能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。三是拓宽视野,加强交流。市社科联将继续加强与学校的紧密合作,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,优势互补,更好地服务地方。四是加强宣传,扩大影响。大家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研究成果,打造特色品牌活动,并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,形成立体化宣传格局,从而扩大学术辐射力和社会认可度。五是加强引导,提供保障。希望学校加强社科基地引导需明确学术方向,通过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。
此次调研交流深化了校地社科协同创新共识,为学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。学校将切实履行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、资政育人重要使命,在推进理论创新、提升学术水平、培养人才队伍、开展社科研究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,为推动区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。